为了更新观念,凝聚共识,深化改革,加速发展,今年6月至12月, 学校围绕 “创建一流学科,建设国内一流大学”,开展了历时7个月的教育思想大讨论。党委书记孔建益亲自主持教育思想大讨论动员大会,校长倪红卫围绕学校发展战略做了题为《加强顶层设计,优化资源配置,推进综合改革,激发办学活力》的专题报告。
学校及各职能部门组织人员对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湖北大学、三峡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东北大学、吉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河北工业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济南大学等十几所省内外高校进行了调研。采取实地考察、电话交流、网上咨询等方式,了解基层党建和干部工作、“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战略发展规划、学位与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研基地平台建设与管理、招生就业等工作思路和做法。
学校举办了11场报告会,邀请李培根、朱秀林、张绍东、白海力、黄智生、谈振辉、耿建平、杨宗凯、臧勇等多位国内外知名教育家来校,就一流大学总体建设及战略规划,本科生、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高校国际化、信息化和人事人才工作等传经送宝。邀请了省发改委副主任肖安民、科技厅副厅长彭泉就湖北省“十三五”发展规划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方向做了精彩报告。各学院邀请了十几位学者、教授举办讲座,召开师生座谈会、学习研讨会等形式多样的活动,谋划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全校师生针对学校改革发展的方方面面积极献言献策,收录编辑研究论文、工作案例71篇,汇编教育思想大讨论论文集和高教研究专刊各一册。
随着大讨论活动的逐步深入,全校上下对“以改革促发展”达成共识,只有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发展观念,打破思维定势,破解发展难题,才能实现学校更好、更快地发展。这些共识在实际工作中已经有了体现,比如规划学校与湛江市合作办学、中-哈合作办学时,我们敢于把握机会,突破限制,大胆寻找学校发展的新路径;又如在论证生命科学学科和体育学科建设时,大家摒弃安于现状、故步自封的心态,勇于创新,提出建设“试验田”“特区学院”等设想,展现了跨越发展的战略眼光。
各单位边学习、边讨论,深刻领会新的教育思想和发展理念,结合各自的实际工作中,提出了创新性的发展思路和工作举措,本期校报选登5个部门和5个学院。(冯征副校长关于教育思想大讨论的总结报告节选)
〉〉 科学技术发展院
建设一流的跨学科团队。实施“基-交-新团队建设计划”,十三五期间校级科研团队全覆盖,培育省级创新群体15个;实施“优青杰青培育计划”,每年遴选优青候选人、杰青候选人,在经费、访学、职评、聘任等优先考虑;实施“优青杰青人才储备计划”,每年遴选青年人才出国留学联合培养博士或直接在外攻读博士学位;实施“学术沙龙”计划,通过系列学术报告、学术研讨会展现和分享研究成果,推动多学科交叉融合,催生新的学科增长点,提升学校学科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建设一流的科研平台。实施科研平台质量提升工程,出台科研机构管理办法,平台的负责人将采用聘用制,科研业绩年终考评结果将作为平台建设经费拨款依据;实施创新基地平台建设计划,“十三五”成立多学科交叉平台,通过重点支持,加强建设,力争产出一流的学术成果,对投入产出绩效好的平台学校择优推荐申报省级科研平台;实施“新型智库”建设工程,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和人员,建立实体化管理体制,探索围绕任务和项目要求的人才柔性流动运行机制,建立吸引和集聚国内外一流人才,吸引高层次的专家“驻会”研究。
建设一流的政产学研用平台。制定出台Betway必威手机版外派人员管理办法,促成学校与企业达成产学研科技工作,效果突出的给予绩效奖励;将企业聘任导师列入到学校导师队伍中建设,共同解决企业重大科学技术问题,培养一批综合素质强、专业技术过硬的博士硕士研究生,为学校优青人才储备计划培育好苗子;鼓励教师通过孵化器培育、技术入股等方式开展科技创业,学校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对具有产业化前景的项目成果、产品等进行孵化培育,到“十四五”力争培育1-2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公司上市,打造“武科大制造”品牌。
承担一批国家、省部级和军民融合项目,产出一批高质量科研成果。利用校科学基金计划,加大“国家基金培育项目”资助比例和资助强度,增设“青转面”专项计划,分重点项目和一般项目二类立项资助国防专项预研项目,力争在“十三五”获得武器装备质量体系认证证书、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正式跨入国家军工科研生产准入体系。
〉〉 研究生院
研究生院以学位点合格评估、学位点水平评估和学位点增列为抓手,聚焦学位点发展定位,凝练学科特色方向,加强顶层设计,建立学校学位授权点动态调整机制,优化资源配置,突显学科优势;以特色创一流,以服务求发展,进一步推进学科交叉创新团队建设,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扎实推进一流学科建设,深化学科绩效考核机制,确保我校材料科学全球ESI前1%地位并稳中有升,力争工程学尽快进入全球ESI前1%。
不断完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保障机制,推进协同育人,提高我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持续实施优质生源计划,推进“拔尖创新人才培育计划”,加大本硕、硕博连读研究生选拔培养力度,试行博士招生“申请-考核制”,确保研究生生源质量;进一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努力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推进本硕博贯通的培养模式改革及课程体系建设,加快实施研究生分类培养;坚持把实践育人作为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统筹构建“省-校-院”三级研究生实习实践基地;推进研究生质量工程建设工作,积极开展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始终把导师作为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第一责任人,强化导师招生资格年度审定制度,分类分层认定导师成果,优化导师结构;把质量监控作为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着力点,严格日常教学运行和中期分流环节,实施研究生学位论文双盲评审制度,确保研究生培养质量。
〉〉 人事处
创建“一流大学、一流学科”,除了要有较高的学科平台和较充足的建设经费外,关键是要有一流的师资。着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充满活力的高水平师资队伍,是学校“双一流”建设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一是为教师的发展创造环境和机会,做到人尽其才。在政治上爱护教师,在思想上关心教师,在工作上服务教师,在生活上帮助教师,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针对不同教师的特点,分类设计教师的职业发展,实现教师自身发展与学校事业发展的“双赢”,把教师的智力优势转化成学校的发展优势。更新人才理念,克服体制性障碍,确保用当其时,用其所长,不断提高现有师资队伍整体素质。
二是引育并举,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为适应学校的“双一流”建设,既要做好学科带头人等学术型高层次师资的引进,又要做好行业领军师资的引进;既要做好传统特色和优势学科高层次教师的引进,又要做好交叉学科、新兴学科高层次教师的引进,充分发挥高层次人才在学科专业建设、重大项目申报、重大技术攻关、学术团队建设、青年教师培养、学术交流等方面的引领作用。在教师引进的同时,要积极促进新老教师的交流融合,做到共同成长。
三是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发挥学院在师资队伍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在师资队伍建设中,形成校院两级管理、共同承担、分工负责的工作机制。在教师引进、岗位设置和聘任、考核和薪酬分配、职称晋升等方面,以学院为主体,学校进行宏观指导,建设具有本学科特点的“双一流”师资队伍。
〉〉 教务处
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更新教育思想观念,以学生成长成才为目标,以深入推进学分制改革为主线,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核心任务,以课程体系改革为重点,突显学生个性化发展,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完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机制,推进人才培养的国际化,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理论厚实、知识结构合理、适应能力强、富有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创新型、应用型人才。
实施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工程。推进学分制改革,深入实施以“开放+自主、兴趣+引导”为特征的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全面推行导师制,由导师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培养模式、专业、课程、进程;进一步探索大类招生的人才培养模式,扩大大类招生规模;加大中外合作办学力度,开展留学生教育。
实施专业建设质量提升工程。稳定办学规模,本科专业控制在70个左右,本科在校人数稳定在25000人左右,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研究生在校人数达5000人;优化专业结构,实施专业动态调整,开展专业认证与评估。
实施课程内涵建设深化工程。积极引进和建设MOOC、SPOC等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实施以在线课程为载体、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O2O”教学新模式改革;大力推进“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改革,推进小班教学,鼓励参与式、讨论式、交互式的教学方法;完善大学英语课程自主学习和免听自修制度,探索大学体育俱乐部制教学改革。
实施创新创业引领工程。建立健全齐抓共管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工作机制,构建科学高效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一批开放式、共享型的校内实习实训与创新创业基地;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引导学生早进实验室、早进团队;激励教师指导学生发表学术论文,申请专利;积极开展校级学科与科技竞赛,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学科和科技创新竞赛。
实施教学质量保障工程。完善以学院自我评估为基础,“四方监控”为主体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加强人才培养质量的全过程监控;制定学院本科教学评估指标体系,开展常态化的校内审核式;鼓励、引导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积极申报省级、国家级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
〉〉 后勤集团
后勤是学校整体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教育教学广大师生服务的。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在一定意义上说,后勤工作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校整体办学水平。针对我校的实际,我们积极谋划后勤工作,做到创新后勤,保障高效;优化环境,愉悦身心。
完善生态园林式校园建设,以优美校园促进环境育人或功能。将营造良好的教书育人环境、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绿色生态校园环境作为绿化建设的工作目标。以沁湖岛景区和配套绿化美化工程为中心,打造四季有花、芳香满园的黄家湖校区。创建和谐的物化环境,以物育人,漫步校园,花香四季,绿草茵茵,物人合一,人物和谐。为师生创造一个良好、舒适的环境,真正达到“让墙壁说话,使花草育人”的育人氛围。
坚持以“为师生服务”为宗旨,把尊重学生生命权和健康权放在首位,在实际工作中以“高标准、严要求、抓细节、勤工作、擅学习、献真情”的工作思路,不仅要使学生吃上搭配合理、营养丰富的膳食,更重要的是保证学生饮食卫生安全。做到合理安排,科学膳食,使饭菜质量达到营养均衡、花样丰富、饭菜可口,做到学生爱吃、想吃、喜欢吃,积极创建一流后勤服务,打造一流高校食堂。
〉〉 材料与冶金学院
材料与冶金学院始终植根于冶金行业,充分发挥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工程的学科特色和优势,结合国内资源环境特点、产业历史底蕴,紧紧围绕国家重大需求,以及行业发展的共性关键问题和前沿课题开展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推动成果转化,推进钢铁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新常态下产业升级,促进区域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公司在保持耐火材料设计与制备理论、耐火材料高温服役行为及功能化、冶金过程理论与高性能钢铁材料、特色冶金资源高效利用等既定优势方向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力量,深化耐火材料与冶金交叉领域的特色研究,同时,开辟纳米催化材料、新能源材料、生物材料、军工材料等领域新的研究方向。
十三五期间,学院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学科内涵发展为主题,以亮化特色为重点,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坚持教学科研并重,传统与拓展共存,个人与团队融合,理论与实际结合,国内与国际并举,坚持在传统中创新,在特色中创新,提高学院的教学科研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院由教学研究型向研究教学型学院发展,将学院建设成为我国冶金及相关领域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之一。
〉〉 必威BETWAY官网
土木工程学科在Betway必威手机版发展有悠久的办学历史。学校土木工程学科办学历史可溯源于1898年清朝政府批准成立的工艺学堂和1954年新中国成立的武昌建筑工程学校,随着国家建设的发展和社会需要,历经校名更易和并校,在传承和发展中已经成为土木和建筑行业重要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基地。
土木工程学科在Betway必威手机版发展有强大的学科群。我校设有土木工程(开设建筑工程、道路与桥梁、岩土与地下3个专业方向)、工程力学、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工程管理、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交通工程、安全工程、环境工程、建筑学、城乡规划、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风景园林等本科专业,形成了以培养国家工程设施建设人才为核心的土木工程学科群。
土木工程学科随着国家经济实力增强有重大社会需求。21世纪的中国各类工程建设,从高层建筑到大跨结构,从现代桥梁到地下工程,不仅规模宏伟、投资力度巨大,而且建设势头迅猛、关键技术越来越复杂,这些都堪称史无前例。当前,我国基本建设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仍在迅速发展,工程建设规模居世界第一,并且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仍会保持这一发展趋势。
因此,从办学历史、学科实力和重大社会需求来看,学校应全力推进土木工程学科群建设和发展。没有土木工程学科群的强大,就不会有一流的工程学科;没有工程学科的强大,Betway必威手机版亦不可能建设成为一流大学。
〉〉 机械自动化学院
“双一流”建设要在特色发展、内涵发展上做文章,不能盲目照搬世界大学评价指标体系。
机械自动化学院在长期办学实践、不断建设发展的历程中,形成了冶金装备、绿色制造两大特色方向,它是学院制定双一流建设发展目标和思路的重要依据。
公司应以“创新驱动,服务社会,培养行业与地方发展的领军人物和骨干人才”为办学使命,在未来十年左右的时间里,以“保持行业和地方高校领先,建成一流本科,争创一流学科”为发展目标,将机械自动化学院建设成为服务湖北乃至中部地区区域经济发展的卓越工程师的摇篮,地方高校机械类人才培养的示范区,研究冶金装备和绿色制造的学术中心,服务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成果转移基地,着力培养具有实践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与管理人才。
在建设过程中,应遵循“扬长避短、差异发展、突出创新、坚持方向、扩展学科交叉、加强企业协同”的原则,围绕钢铁行业和服务地方发展的重大需求,适应国家绿色经济的战略目标,将绿色制造与冶金装备充分融合,重点研究绿色钢铁智能制造,如高端小定尺钢铁材料的智能制造工艺及技术;绿色钢铁生产工艺及优化、冶金装备关键零部件表面工程与再制造等,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特色和内涵,并使学院优势特色由“专”转“精”。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双一流”政策的落实面临诸多困境。亟待从提高政策认知水平、合理配置政策资源、建立健全评估监督机制等方面采取针对性措施,推动“双一流”建设政策有效贯彻落实。
建设“双一流”关键是要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最重要的,就是要有先进的办学理念和明确的办学目标,避免学校之间的盲目攀比、同质化发展;还要有科学的治理结构,科学处理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之间的关系,要有切实可行的先进的人才培养模式,根据现在教育内在的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根据学校自我优势和特色,兼顾学校的优势学科和潜在待发展的学科,利用点面结合的支持方式,做到精良的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分配,包括加强教师队伍、学术规范和管理队伍建设;要进一步转换办学观念。另外,人才培养方面、科学研究、学科建设方面国外有很多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值得借鉴。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在十三五期间,根据国家战略需求,强化实践教学,增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提升Betway必威手机版计算机学科在IT业界的声誉和品牌;继续夯实科研基础,加强高水平科学研究,强化平台建设;积极努力引进高端人才,继续实施行之有效的团队作战策略;加强国际合作,与先进的国外机构合作研究,在智能信息处理、图像识别、大数据、信息安全、网络计算等研究方向取得高水平研究成果;继续保持计算机学科在湖北省属高校的领先地位。
〉〉 文法与经济学院
一流的大学需要一流的文科!对我校而言,工科是底气,理医是底蕴,文科是底色。
搞好文科科研不只是各文科学院的主观愿望,也是学校健康快速发展的客观需要。实现“双一流大学”的武科大梦,必须有超前的眼界、超常的措施、超前部署、超强投入,积极发挥人文社会科学的后发优势。
为形成文科跨越发展的新动力,需要做到以下“三个坚持”:
坚持学术引领。大力倡导崇尚学术、激励创新之风。以平台为依托、机制为关键、团队为基础、人才为根本、项目为载体、论文(奖项)为标志,规范和优化科研项目申报流程,提高命中率。注重研究方法的提升,鼓励全院教师创新研究方法。以科研项目特别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支撑学院健康快速发展。
坚持制度保障。一是实施科研奖励制度。完善科研项目及成果奖励办法,对项目立项、科研成果、发表论文、出版著作进行奖励。二是实施学术专著出版资助制度。凡在八大国家级出版社正式出版的专著,学院资助出版费用的1/2。三是实施课题申报奖励制度。鼓励教师申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是实施学术会议资助制度。鼓励教师参加全国性学术会议或在国内举行的国际学术会议。五是探索省级文科基地责权利统一的运行机制,下放权力,激活主体。
坚持人才支撑。着力引进高端人才,培养优秀学术骨干,建立务实高效的工作机制,完善奖勤罚懒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形成“尊重人才,尊重创造,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氛围。建议学校启动“人文社科领军人物引智计划” “人文社科名誉院长聘任计划”“人文社科学术骨干培养计划”,较为迅速地确立起人文社科学科在相关学术领域的影响。(摘自学校新闻网)